目的地:
价 格:
 
    福州萨家、卢氏和琴江满族村
内容

福州姓氏……萨家

        福州萨氏是西域色目人,为“答失蛮氏”。
 
公元12世纪,蒙古族西征并吞波斯,远达匈牙利,东征灭金,南下平宋,建立元朝统治。色目人从成吉思汗时起,就以蒙古人丁征时被征服者的身份为蒙古贵族效力,建有功勋。“答失蛮”是阿拉伯文,“蛮”为同类之义。“答失蛮”是指有知识者。
 
当时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汉人(即北方人)三等,南人四等。色目人既是蒙古人的被征服者,又是协助蒙古族对汉人、南人进行统治的统治者。所以台湾著名学者萨孟武的回忆录《学生时代》中说“色目与鞑靼本有区别,而由百姓观之,必视为同一种”。
 
元英宗时,萨都剌被赐姓“萨”。萨都剌得姓后,取汉名天赐,号直斋,是萨氏家族定姓之始。萨都剌兄弟三人,其居长。其弟萨天与有子萨仲礼,公元1333年进士,“授福建行中书省检校”。萨仲礼入闽任职后,在福州定居下来,便是雁门萨氏入闽始祖。萨天与的后代从2乐?世,虽都不止一子,却均仅一子传嗣。单传至8世生7子。但有嗣的只5子,就分为5大支。到第13世起,第4支、第5支均无传嗣了。因此现在就只第1、2、3支。

  1986年统计,传至21世,通族人数1500多人,其中当时在世的含萨姓女子在内近600人。传21世人口如此之少,十分罕见。但萨家之所以被称名门望族,因其中优秀人才比例很高。600年来有9位进士、40多位举人、10位诗人,近百年来有5位将军、2位省级干部、2位院士(一为外籍)、2位航天专家、12位博士及数十位知名的教授和专家。

  那雁门萨氏现应属于哪一民族呢?

  第一种说法是:“色目”一词,见唐代文字,系“各色名目”之意;萨都剌是蒙古语之音,有汉语“济善”、“结亲”之义。自祖辈萨拉布哈传至萨都剌这代,混合了色目人、蒙古族和汉族之血统,经历了色目人到蒙古族人的变化,因此应认定现在萨氏为蒙古族人。

  第二种说法:“色目”是因西域人眼球呈天蓝色,与蒙古人、汉人不同而被人们称之。萨都剌其名并非蒙语“济善”、“结亲”之意,而是阿拉伯语“真主安拉保佑我”。此说提到萨都剌的侄曾孙、萨氏入闽第三代萨琦曾倡议重修福州清真寺,并有碑文为证。但也是萨琦“一变其俗,丧葬皆用朱子之礼”,使萨氏家族彻底汉化。因此他们问:“萨氏后裔可以是回族,也可以是汉族。怎么可能是蒙古族?”

  但是又有人从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尔只斤氏谈起,“孛尔只斤”意为“蓝眼睛”,若成吉思汗这位蒙古人为蓝眼睛,“色目”就算是“天蓝色的眼睛”的意思,未必不是蒙古人。
 
有人分析说:当时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因萨拉布哈功勋卓著,萨都剌声名远扬,人们就有意识地把他们一家抬到一等的地位,纷纷说他们也是蒙古人,显示萨氏乃一等人。所以出现了清干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萨都剌“实蒙古人也”,而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却又称萨都剌“本色目人”的矛盾。

  其实萨家民族属性是中国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在上世纪60年代确定的。“文革”结束后,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会议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在萨氏民族属性上引发争论,都认为萨氏为各自民族的成员。双方都来福州多次寻访萨氏族人。萨家人未介入讨论。多数人是按中央有关部门上世纪60年代初确认的,报称为蒙古族。萨氏是蒙古族还是回族的争论至今还在进行。不管结论如何,但历史上萨氏肯定是少数民族无疑。


福州姓氏……卢(铁路世家)

    从清朝京汉铁路总监督到今日铁道院士有个福州家族伴随着中国自主创办的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绵延不绝,百年间代代皆与铁路打交道,出了15位铁路精英,其中还有一位专攻铁路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家族就是福州仓山卢家。前些时候,记者采访了卢家至今仍生活在福州的女儿———83岁的欧阳秀。

  卢家随王审知唐朝入闽

  卢家的祖先是周朝齐太公的后代,与姜姓和丁姓的家族同出于姜太公吕尚一宗。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朝东海人,由于其先人土封于吕地,所以又以吕为姓,也叫吕尚。周武王灭纣以后封吕尚于齐(今山东一带),即齐太公。他的后代齐文公的儿子叫高,高的孙子叫奚。奚受封于卢邑,即今山东省长清县,因此他的后代就以卢为姓,这是卢姓的始祖。姜尚的一个儿子叫及,谥号丁公,他的子孙就以丁为姓,是为丁姓的起源。所以说姜、卢、丁是同宗。繁衍于中原地区和江浙一带。唐昭宗年间,河南固始卢铁,随同乡王审知一路冲杀到福建,镇守漳州,被封为“竭忠辅国大将军”。
 
卢家入闽距今已1200多年,出过不少名人。宋朝时出过一位叫卢孝标的大学者,为翰林学士,列入乡贤祠,死后就埋在万寿桥以南的仓前山。明朝时也出过一位学者,叫卢一诚,讲学很著名,弟子无数,死后被追封为“文成公”,也入了乡贤祠,福州城南的乌山下原来有个“先贤卢氏祠”,即为他的讲学处。他的学生明朝宰相叶向高曾奏请皇帝为老师的讲学处赐名,皇帝赐名“讲述堂”。
 
卢家后来有位玉溪公到兴化教学,就住在莆田。他的后人仲康公在元代陷居不仕,从莆田迁到闽江口,后来成为铁路之家的即是这一支的后人。这一支从闽江口搬入福州的始祖是卢以达,他成为福州非常有名典当商,当时省内典当商号十分之八为他所有,人称之为“卢百万”。他生有五子,一个官至司马,一个在乾隆乙末年全国科举礼部会试中获第一名,为进士,官居左春坊左谕德。但卢以达曾孙辈出了一位赌棍,一夜输掉十三家当铺,致使家道中落,沦为赤贫。
 
卢家中兴始于福州办船政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福建妇女喜戴假花。这假花用通草刨成细纸制造,福州仓前街即是草花主要生产地。当时有许多穷苦人家既无本钱经商,又因体弱做不了重活,就靠制花维生。卢以达有一曾孙叫卢庆颜,他在二儿子未满周岁时病逝,妻子和儿子后来搬至仓前街。卢庆颜夫人就靠制花、卖花带大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长大后继承母业,也制花。他们擅做大朵草花,品种多,销路很好,莆田、泉州大户人家婚嫁丧娶都要用这种草花,远近定货者盈门,生意大为兴隆。但毕竟是小本生意,卢家未及大富。

  卢庆颜大儿子婚后一直没有生育,二儿子卢思致则一口气连生五子二女,他将大儿子过继给哥哥,自己留了四子。

  1866年福州兴办船政,年底船政学堂开始招学生,不收学费,还可领取4两纹银,卢思致断然决定将儿子都往船政学堂送。二儿子卢师孟刚满14岁,就被送入船政后堂学习管轮(轮机),是船政后学堂第四届管轮专业毕业生,曾任“广甲”等兵舰的管轮、总管轮。紧接着又将三儿子卢守孟送入船政前学堂学习造舰,为船政学堂第三届制造专业毕业生。又过了几年,将四儿子卢学孟也送进船政前学堂学造舰,四儿子成为前学堂第四届制造专业毕业生。

  卢家三个儿子在船政学堂学习刻苦,加上天资聪慧,很快成为佼佼者。1886年卢守孟因学业优良,被船政选派为第三届留学生,赴英国海军部制造大书院留学,专攻轮机和船身制造。1896年与后来成为海军总司令的程璧光等一起赴英监造“海天”、“海圻”舰。四儿子卢学孟也被选送赴法国留学。

  三个儿子毕业后都事业有成。卢师孟参加过著名的甲午海战,与日寇血拼。卢守孟担任过监督、翻译、编译、工程司等职。1902年,卢守孟奉令出使英、比、意国,并为驻英使馆通译,官至花翎二品衔,湖南候补道台。卢学孟曾担任驻英通译官,回国后任京汉全路行车总管、邮政部路政司行走、两广交涉局副局长。民国后,任陇海东路工程局局长、郑州陇海铁路局局长、交通部参事等。

  卢家三代皆与铁路打交道

  卢家第一代从事铁路的有二人。先是卢学孟出任京汉铁路总监督。卢学孟在任上颇有成就,“行车有年,洵为在路得力之员”。后来他的弟弟卢宗孟任北宁铁路医院医师。

  第二代在铁路工作的最多。卢学孟的大哥卢希孟当年过继给了大伯。卢希孟长大成人的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火车站站长:三子卢肇兴从法语学校毕业后,就进入铁路工作,后任火车站长;四子卢肇国,也是法语学校毕业,曾任陇海铁路徐州机务段司事、车长、站长。卢守孟三个儿子一个媳妇也都在铁路部门工作:长子卢肇炳,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陇海铁路做财务工作;二儿子卢肇新,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北宁铁路唐山制造厂做技术工作;三儿子卢肇章,1937年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曾在铁道部工厂处、南昌铁路分局任高级工程师,妻子也在南京铁路医院做医生。卢学孟二子和一位媳妇也都在铁路部门工作:长子卢肇行,长期在西安铁路局材料科工作;二儿子卢肇钧,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士,其妻也在铁道科学院研究院当医生。

  第三代在铁路做事也有多位。卢肇光三儿子卢鼎,在宝鸡铁路供电大修段从事技术工作。卢肇章三女儿卢洪遐,在南昌铁路分局南昌列车段工作,其夫在南昌铁路分局机务段工作。卢肇钧二儿子卢乃宽,是铁道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卢家从事交通工作的后人还有不少。卢守孟六儿子,从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方交通大学做教授。卢肇光长子卢锦,长期担任宁夏灵武市工业交通局副局长。卢肇光二儿子卢颖,在新疆钢铁公司运输处工作。卢肇光长女在安徽淮南市公路管理局工作。卢肇光五儿子卢震,在甘肃客车厂工作。卢家第四代还有几位又像曾祖父一样,航行在大海上。

  卢家以卢肇钧学术成就最高。卢肇钧,是中国著名的土力学家,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一书中这样介绍这位院士:卢肇钧1917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此时父亲正任陇海铁路局局长。卢肇钧6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曾在北平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物理系各借读半年。1936年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时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联合)就学土木系,1941年毕业。

  1941年至1945年卢肇钧多在交通部桥梁设计处及滇缅公路工程局任助理工程师,先后在昆明、贵阳及重庆等地从事钢桥和悬索桥设计,在滇西云县、公郎、弥渡等地从事公路设计施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日寇投降后,卢肇钧回清华大学土木系任教,并协助清华大学迁回北平的复校建设工作。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土力学研究室做博士研究生并兼任助理研究员,在近代土力学的创始人太沙基和泰勒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土力学研究工作。
 
当时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土力学研究被世界一致公认为近代土力学最高权威的学府,卢肇钧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还作为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波士顿区会的联络人,积极宣传,动员留美学生返回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秋天,朝鲜战争爆发,卢肇钧提出辞职并准备返回祖国,泰勒教授再三挽留这位才学过人的中国弟子留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工作。但教授的盛情挽留,没有留出这位弟子归国的步伐。

  1950年10月,卢肇钧回到祖国,进入铁道部科学研究工作。他建立了中国铁路第一个土工试验室,并协助各铁路局普遍建立了土工试验,从而提高了新建铁路路基的勘探、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他在我国最早阐明了硫酸盐渍土的松胀特性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新型锚定板挡土结构及其相应的计算理论;首先获得了膨胀土强度变化的规律,并发现非饱和土的吸附强度与膨胀压力的相互关系。1991年,卢肇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西北、沿海和中南、西南部能够实现铁路四通八达,卢肇钧功不可没。

  欧阳秀父母是严复、林琴南做的媒

  卢家兄弟与严复、林琴南是至交,卢家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福州另一个望族———欧阳家族的欧阳钧。

  欧阳钧自幼聪慧,深得老师林琴南喜欢,小小年纪就在末科考试中中第,后来考上了京师大学堂,此时严复正任京师大学堂校长,前去读书时林琴南专向严复介绍,严复也甚是喜欢。严复与卢守孟是船政校友,二人与林琴南也是好友。一次,三人对月饮酒。卢守孟让二位好友为自己的女儿找位在京的福州籍小伙子。二位好友异口同声地推荐了欧阳钧。卢守孟一听介绍也甚为欢喜,将自己的大女儿卢娴券嫁给了欧阳钧。卢娴券生第二个女儿时难产而死,三年后,卢守孟又将哥哥卢希孟的三女儿嫁给欧阳钧。欧阳钧1914年当选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后南下护法,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职。陈炯明叛变,欧阳钧潜往香港。1925年出任福建省实业厅厅长。欧阳琼与欧阳秀,即是欧阳钧与卢希孟三女的女儿,欧阳琼与欧阳秀早在抗战期间就投身革命,欧阳秀离休前是省外贸公司人事科长。


琴江满族村

       琴江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位于闽江南岸,与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江相望。距长乐市区4公里,闽江口15公里。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为古代控马江卫省城的重要港口。清雍正六年(1728年),镇闽将军阿尔赛奏请朝廷从老四旗中抽调513名官兵携眷进驻琴江,围地筑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这是当时全国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比马尾的福建水师还早151年。水师旗营布局相似太极八卦,故又称“旗人八卦城”。辛亥革命后,水师旗营逐渐成为一个居民小镇。

       据琴江志载,林则徐多次来到琴江,江滨照壁曾书林公墨宝“海国屏藩”。萨镇冰为贾氏海军世家墓园题写“江城海域”碑刻至今犹存。琴江的“福州三江口水师”是中国海军的摇篮。琴江水师最辉煌的一页是参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抗击侵略者。统领黄恩录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率部奋勇杀敌,600名官兵中壮烈牺牲100多位。后人奉旨在村中敕建“忠魂堂”,设置烈士灵牌。至今每年七月初三举行公祭活动,村民们自发来到江边放送水灯,剪纸焚香,祭奠先烈英灵。

       琴江村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洋务运动后,水师旗营中青年人纷纷投入船政学堂,毕业后成长为中国海军的栋梁之材,其中将级3名,上校级4名。如与萨镇冰深交的民国海军少将贾勤。近代的如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曹维廉,我国海商法奠基人黄挺枢教授,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的指墨山水画家李育中等。

       琴江村民每人都会三种语言:普通话、福州话和满族“旗下话”。村里有一种名叫“台阁”的民间文娱活动,由旗人祖先从北方带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琴江还是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出太平港口转舵出海之处,村附近有郑和修建的云门寺和妈祖庙。

相关信息
收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支付方式 | 广告业务 | 网站帮助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返回首页
    权利所有:厦门岳美旅游  联系电话:0592-5335665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80号

    闽ICP备200086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