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
价 格:
 
    漳浦民俗
内容

“穿灯脚”民俗文化

  “穿灯脚”民俗文化:每年正月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少喜庆元宵时,在漳浦县沿海的佛昙、赤湖、前亭、杜浔、湖西等地,流传着一种古朴的民间习俗——元宵穿灯脚(民间俗称穿灯花)。一年一度每逢这一热闹的节日,都吸引着村中的老老少少,赶个“灯会”瞧着“新娘”,祠堂内外人群往来,好一派热闹景象。在各地众多的“穿灯脚”习俗活动中,湖西畲族乡诒安城内的“穿灯脚”就最具代表性。“穿灯脚”民俗活动不但流传至今且源远流长。《漳浦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元夕自初十日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张灯如雨盖,名曰闹伞,闾左好事者,为鱼龙百戏……”,应与此俗有关。元宵之夜闹花灯各地均有不同的习俗。漳浦的“穿灯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县志上所载的“鳌山”,见于全国各地,而灯棚之大,灯尪之巧为漳浦独具,尤其是灯棚上的各种人物、故事彩扎,一如县志所载“运傀儡”、“为鱼龙百戏”,同属传统的鳌山形式。


洞房花烛

  洞房花烛:漳浦人的祖先是晋、唐时期的中原移民,包括婚嫁在内的风俗习惯基本上仍然沿袭中原文化。但经过千年的传承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地方特色。行聘时,除备酒肉礼品之外,还有二对或四对大饼,用红绳串联着,写着“二姓合婚”等字样,女方收一半,奉回一半。翌晨,新婚夫妇鸡鸣则起,准备四果汤,先拜祖宗,再敬父母和直属长辈,称为新娘“拜茶”。新婚第三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省亲,称“归宁”,俗称“做客”。礼物之外,还携带两株有尾的甘蔗,意取夫妻感情从头到尾如蔗般甜蜜。省亲后,娘家回赠一对小鸡或小猪,称作“带路鸡”“带路猪”,祝愿男家六畜兴旺。至此,婚礼才算结束。


剪纸奇葩

  剪纸奇葩: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脚花、饼花、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明清以后,剪纸也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 漳浦剪纸有着多元的创作风格,陈金、黄素在继承漳浦剪纸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刺绣表现手法,创造了“排剪”技法,形成漳浦剪纸构图丰富匀称,线条繁复细腻的写实特色;林桃、陈匏来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开创了漳浦剪纸艺术构图奇巧、古拙抽象的写意风气;卢淑蓉、陈秋日、高少苹、张峥嵘、欧阳艳君等剪纸艺人,吸纳大江南北各种艺术流派的营养,与时俱进、自成一格。特别是林桃,被艺术界称为“中国民间毕加索”。早在1993年,漳浦县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 (剪纸)之乡”称号。清朝出版的《漳浦县志》就有宋时“元夕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的记载剪纸“真正是一种民族的民间艺术”(鲁迅语)。

相关信息
收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支付方式 | 广告业务 | 网站帮助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返回首页
    权利所有:厦门岳美旅游  联系电话:0592-5335665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80号

    闽ICP备200086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