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
价 格:
 
    东南亚美食之旅
内容

     东南亚地区的食物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而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亚的民丹岛遇到一位岛民,问起平日饮食,都是再简单家常不过的做法。渔民们钓来的鱼,随手用香料腌制一下,再用椰油煎来吃。当地的食物与本身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都紧密关联。

 


  叻沙(Laksa)

  叻沙是典型的娘惹菜,中国特色的食材加上南洋风味的调味料,是一种试过就难忘的食物,太浓墨重彩了。鲜艳的咖喱黄,每一勺都充满浓郁椰浆的香味。里面有着粗米粉、对半切开的白煮蛋、虾、豆芽、豆干和鱼饼,最讲究的还要加上一份新鲜的狮蚶。  

  过去传闻最好的叻沙就在新加坡加东地区ROXY 戏院的门口,据说那里的小贩首次发明了将叻沙中的米粉剪开,用勺子舀着吃的传统,此店经常大排长龙。而如今在加东地区有数家叻沙店,著名的"328" 或是对面的"49" 都称自己最为正宗。坐在店前,要一份叻沙,叻沙的汤底被装在一个大深底锅中,用小火煮着,但是绝对不能煮到沸腾,因为一旦沸腾,椰浆中的油分就会跑出来,味道就变了。要吃时,店家左手拿一个大勺,右手拿一个备好各式材料的小碗,将锅中热乎乎的汤倒入碗中,烫熟材料,再倒出,反复几次,一碗色泽艳丽,味道香浓的叻沙就被送到了你的面前。


      娘惹菜

  要知道娘惹菜究竟指的是什么?先要来解释一下何为“娘惹”。早先,华人与马来人通婚,生下的后代,男生被称为“峇峇”,而女生则被称为“娘惹”。娘惹们个个手艺非凡,其烹饪的菜肴用传统中式的烹饪手法,又结合了马来当地的香料等调味,创造出风味独特的菜肴。其著名的菜肴包括五香(Ngoh Hiang),似乎就是欧阳师傅小时候,每到春节妈妈做的那道菜。将鸡肉或是虾肉等卷在豆腐皮中,炸香,切成块,蘸以甜辣的酱汁。还有黑果鸡(Ayam BuahKeluak),则是用当地特有的黑果来调味,而未经过处理的黑果是有毒的,处理之后则可以用来调味,给鸡肉带来特有的酸辣味。此外,还有辣牛肉(Beef Rendang) 以及炒杂菜(Chap Chye)等。


    沙爹

  沙爹这种美味的受众十分很广泛,无论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还是印度尼西亚人都深爱这种食物。说起来就是烤串,不过几乎所有的沙爹在烧烤之前,都需要特别腌制一下,而腌制是否得法,则是它好吃与否的关键。

  沙爹用的肉有鸡肉、羊肉、牛肉,用蒜、香茅、姜、芫荽子、花椒、姜黄、酱油、椰浆等腌制一晚,穿成串后以适度的火候烤制。然而这种烤肉的精华部分在于最后要蘸厚厚的一层沙爹酱,沙爹酱的颜色偏橘黄色,主要是用花生酱、椰酱以及虾米等材料混合制成,最完美的沙爹酱一定可以吃出花生的碎粒和香味,有些偏辣,而有些则偏甜,与肉串是最完美的配搭,在东南亚的夜市或是街边都可吃到这种平民化的美食,不过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冬荫功(Tom Yum Kung)

  说起泰国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道菜。浓郁酸辣味强劲的汤头对于东南亚湿热的气候真是一剂良药。而从字面上来看,冬荫(Tom Yum)是酸辣汤的意思,而功(Kung)则是指虾。因此,这道酸辣口味的

  汤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虾。当地人近水楼台,用的是湄公河里的大头虾,虾膏丰腴,熬出来的汤中则浮着一层令人馋涎的虾油。

  此外,新鲜的香料也是必不可少的,柠檬叶、香茅、香菜、鱼露以及辣椒等,繁琐但每一样都直接影响最终的口味。而具体的做法,即使是在泰国当地,也各有不同,比如在泰国东部喜欢加入一些番茄调味,而北部则因为不加椰奶和辣椒膏,口味比较清淡,而南部则会适当地加入黄姜来调味。各地都有不同风味。


   越南河粉(Pho)

  Pho 念作“佛”,轻启双唇,轻柔地吐出这个音,其韵味宛如这道汤清味美的河粉给人留下的印象。Pho 在越南是街头最平民的食物,尽管如此,但是要吃上一碗汤头清澈、食材新鲜完美的越南河粉依然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那汤底要用大量的肉和骨头来熬制,那日积月累的汤头可不是寻常人家都可以做出来的。

  因此,有人说最好的Pho 也许在法国,不少越南人在当地开店为生,保留了古老的技艺,代代传承了下去。在法国有家为平牛粉店,从地铁Belleville 站下来,穿过一条小巷子就能看到。店主一家是老一辈的越南移民,每日生意兴隆。点上一份河粉,先上来一碟子罗勒、薄荷、豆芽和红辣椒,曾看见有不懂行的老外,拿起刀叉就直接吃了起来。其实这是用来自己加在河粉中的,滚热的河粉上桌,清润的牛肉汤中有着生熟牛肉片、牛肉丸、牛肚、洋葱和少许香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罗勒或是豆芽等,再挤上一些柠檬汁,加上几滴鱼露,其清新鲜美的滋味绝对令人难忘。

相关信息
收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支付方式 | 广告业务 | 网站帮助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返回首页
    权利所有:厦门岳美旅游  联系电话:0592-5335665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80号

    闽ICP备20008628号-1